時过"名"迁
近年每次回国,常为自己用词不当或背时而苦恼.这种苦恼并非来自我已满嘴洋屁,连中文都不会说了.(真要达到如此境界倒也省心了) 而是原来我所熟悉的名词有不少已改变了意思,原义走样了.别的词语不说,光说称谓,见了人怎么打招呼,就够我费脑筋了.
七,八十年代,先从"同志"转叫"师傅".有点职位的都称其头衔,如"麻书记","高处长"等.不是熟人,等我出�... See more 時过"名"迁
近年每次回国,常为自己用词不当或背时而苦恼.这种苦恼并非来自我已满嘴洋屁,连中文都不会说了.(真要达到如此境界倒也省心了) 而是原来我所熟悉的名词有不少已改变了意思,原义走样了.别的词语不说,光说称谓,见了人怎么打招呼,就够我费脑筋了.
七,八十年代,先从"同志"转叫"师傅".有点职位的都称其头衔,如"麻书记","高处长"等.不是熟人,等我出国门时已流行称"老板"了,其间当然有"先生"流行的时候,但不及"老板"普遍.国内时家住杭州城站附近清泰街,常有火车站上下来的背了蛇皮袋嘴叼着香烟的民工问路时会叫我 "喂,老板,XXX怎么走?" 我当时书呆子一个,想不通自己看上去哪点儿象老板.回头看那些人跟别人打招呼都叫老板.听惯了倒也蛮舒服.尽管家里连个厕所都没有,就当一会儿"老板"吧.
出国若干年回去,古清泰街已没有了,拓宽为西湖大道.生人相见还是称"老板".熟人相见,有不少称"老总",或"某总".朋友同学中当小公司一,二把手的不少是原因之一吧,可"老总"这个字眼也实在太普遍了,连茶馆店,文具部的经理都叫"某总".这种大银行大财团CEO用的头衔,在我民间不胫而走,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得了,何乐而不为? 只要有两,三个头儿的地方,总得有个总的头作"总",凡事总归有"老总"点头总没问题.你别说,光从这点就可看出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之势.
跟西方社会相比,他们在这方面好象没什么动静.生人相见用SIR,熟人用MR.或MRS.这是我中学英语里就有的内容,还真顶用!刚来国外时如此,一,二十年过去了依然如故.
还是回到国内话题.我每次回去除了熟人外还会碰到许多生人或说新朋友.对我来说用"先生"称呼他们最为保险.不管是驾驶员也好,秘书,干事,反正只要是男的,不论婚否,一律叫"先生"不会错.除了看上去明显比我儿子还小的,就称小某.否则,你把一个随从的先叫成"老板",那边上真正的老板还没开口介绍呢?多尴尬! 可是我每次这么一开口叫"先生"就露馅,人家马上就知道我是从外面来的.同行们是否可指导一下,究竟奥妙在哪里?
男的之间,熟悉之后怎么叫,称兄道弟,亦当无碍,就象我们现在网上各位.可对女同胞要称呼得体,还真不容易.
数年前回国时就有朋友当面提醒,店内年轻的服务员我要叫她拿东西时不能叫"小姐",否则会遭人会白眼.那让我怎么叫她呢?当然服务员可以叫"营业员"啰.可其他年轻女子呢?比如西湖上划船的姑娘呢? 叫"船娘"? 写成书面的倒还颇有诗意,可面对面这样子叫人家的话,弄不好要吃巴掌的.迄今为止,这个难题我还没法解决!碰到这种情况只好叫喊"喂,喂喂!"这样叫人,往往一呼百应,边上男女老少都回头,你有时还非得用手指着被叫的人才行.大庭广众之下指指点点,实无办法之办法.(在美国有伸错了指头送了命的.国内倒不用担心这个) 但至少对被指中的人,刚见面就给她个不礼貌.
西方的女性,结了婚的叫太太(MRS. SMITH)没结婚的叫小姐(MISS SMITH) 不知其姓名的年轻女子就称MISS,年纪大些的叫MADAM.简单.公众场合姓名全用,因为她们名少姓多(我们中文姓少名多) 一群妇女中往往有三五个SUSAN或MARY,叫姓氏后方能区别.不过,象克林顿夫人 (HILLARY RODHAM CLINTON) 喜莱莉.罗德悍姆.克林顿 这样一直娘家姓,夫家姓全部用上的倒也不多.不知她这样做是积极倡导呢还是要娘家也沾点"妻因夫贵"的光.如果是出于倡导那她充其量只能说是"步我中华女子之后尘."因为在美的港台华人早在克林顿们上台之前就有这一传统:即将丈夫的姓放在前,娘家的姓放在后,如蒋方智怡,冯蔡美琴,等等.公众场合,生人熟人都可叫她"冯太".用英语则MRS.FENG,就解决了.书面上读起来倒也有中西合璧之感.
大陆来美的人不信这套,不行夫家姓,只用娘家姓.本姓王的照姓王,姓李照李.可在此地天天要用英语交流,这就成问题了.你不能称她 MRS.LI 因为美国人会搞糊涂的.她在校子女明明都姓陈,先生也该姓陈,你应该叫她 MRS. CHEN 才对呀,怎么成了MRS.LI 了? 这位倒底是否孩子他妈? (美国常有小孩失踪事件,所以去学校领孩子时叫错了姓挺麻烦的) 所以干脆直呼其名,不道其姓.(反正美国人在家庭内部是没大没小的.儿子称老子,孙子叫爷爷都直呼其名: JACK, TOM, BILL 之类) 但稍为有点正式的场合,如学校开家长会,在比较严肃认真时直呼其名就显得唐突,没教养.怎么办呢? 在美国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妇女们,其称谓至今仍处在不了了之之状态,没法叫!
正为这个原因,这网上的一些女同胞的有趣帖子,往往让人想回却欲行又止.比如 lvzhun 和 fei su 的. (如我连你们是男还是女的都搞错了,请原谅) 看来都是年轻的,女的.还有众多其他女会员们. 只有 redred 和 weiwei 可让人看到她们的容貌并判别大约年令,别的人,明知大约年令阶层,却就是不敢乱称呼.
叫某某姑娘吧,如我是一位七老八十岁的长者,并且与你们很熟,倒也得体.但咱连面都没见过就如此这般称呼,不要让旁观者恶心啊?
叫xx妹? 无故献媚,有家室的还恐怕给你们带去麻烦.
叫xx小姐? 不好(至少现在这几年不能乱叫)
叫xx女生? 港台味浓点,倒也无不可,但到我这把年纪了,万一有人回称我"男生",不要让我自己觉得太"cute"而"嗲死".
叫xx女士? 太正儿八经.
叫xx太太? 又无凭无据.
叫xx女同胞? 语似打诨.
叫xx女同志?(这家伙还停留在文革时间)怕今后再没人理睬我了.
叫xx嫂子,称大娘? (这儿有几个老成这样,可当我大嫂的? )
叫xx, 叫...
叫...陈慕华+(女) ?
叫什么呢?
怎么叫呢?
中文洋洋大观,我刮肚搜肠竟找不出合适的,得体的,客气的称谓来跟你们打招呼,真要命!干脆不分场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永永远远,直呼你们各人的名字算了!这样至少不易得罪人.
女同胞们,如果你们曾经觉得中国的男性口气往往不够优雅的话,请你们体谅他们的难处!实在是"巧夫难献无语之殷勤啊!"
也许你们中好多人会说,谁要你叫什么啦?
可我们号称有名的礼仪之邦.就在平时也喜欢对人表示尊重.记得男同学之间从中学时代起就互称"老某"了.到了单位后是另一种团结友爱的气氛.所以我35岁过了还依然被称为"小沈". (现在真想多听听这种叫法) 女同事可称呼的,除了"小某"以外,能称"老某"的女性肯定是不一般,不是第一把手,就是女强人.广大的女性呢? 可用来称呼她们的词还真"寥寥无几."
至今,西方女性在正式场合下,其姓名仍然受冠词的约束.如果说中国的女性们觉得直呼其名就行了,取它比较随和,又不啰嗦,象西方女性在informal场合下一样,用起来又modern,也很好.但碰到正式点的场合呢? 采用港台式的中西合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梁冯淑玲,廖孔凤珠,等等. 但此法对女性个人有得有失.所得乃礼仪角度上取得应有尊重而显庄重,所失者乃在个性自由化方面,因为人家一听尊名就知道你已嫁人了,比西方婚后女子的姓名还要明显.倘若关系不美满又心不甘寂寞的,这不白白地在断送机遇吗.得了,还是坚持用单姓,保优势.哪个小子真要对我有心,让他猜去吧......等他搞清楚了本姑娘已婚,看他真不真?
所以说,中国的女姓在这方面早在1950年代就已走在了西方女性前面.从这层意义上讲,祝福你们捷足先登!
可我们还是没法让自己显得更有礼貌点,不知其余男士们是否有同感! ▲ Collap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