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 [1 2 3] >
如果有54万字的业务放在你面前——招募法律金融翻译高手【修订版】
Initiator des Themas: liu sulin
Henry Zhang
Henry Zhang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Local time: 21: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基本上2-8原则在任何行业都适用 Aug 31, 2010

jyuan_us wrote:

我發包出去的文件﹐收回來的譯文的錯誤率有時達50% (統計方法是50%的句子需要改)。

有的人的翻譯永遠達不到專業水平﹐做多少年也沒用﹐不能說明他們不行﹐只能說他們對語言沒有感悟能力﹐對漢語和英語的語感都很差。也許他們不適合做翻譯﹐改行搞別的應該比我強﹐比如去到IT領域攙和攙和。

我的感覺的﹐每使用5個人﹐只有1個對路子﹐有在翻譯行業發展的潛力﹐另外4個都不適合幹這個。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5:31
Chinesisch > Englisch
+ ...
Welcome Aug 31, 2010

liu sulin wrote:

我没啥要小心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啥都不怕,各位说是不是?



Sulin,

Welcome to the forum. Indeed there's nothing to be afraid of or ashamed of if one truly acts decent and aboveboard.

However, as you are new here, you are probably not familiar with some of ProZ.com rules. Without seeing your initial post, it's hard to say why it had to be hidden. But no advertising in the forum is one of the long-standing forum rules that perhaps applied.

http://www.proz.com/siterules/general/3#3


 
Alan Wang
Alan W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4: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何为错 Aug 31, 2010

首先,我认为你的统计方法可能和楼主的统计法不一样。楼主见1%问题就不付钱了,你的数字居然是50%,你们所指的可能不一样。

另外,修改率大的,并不能一定说明原来的译文差,相反,修改率低的并不能说明原译文就好。也有可能其中大多数的修改没有必要,甚至是修改的比原文稍差了。因为这里有个情况,校对者必须perform!如果一个校对者,不把一个译稿改的
... See more
首先,我认为你的统计方法可能和楼主的统计法不一样。楼主见1%问题就不付钱了,你的数字居然是50%,你们所指的可能不一样。

另外,修改率大的,并不能一定说明原来的译文差,相反,修改率低的并不能说明原译文就好。也有可能其中大多数的修改没有必要,甚至是修改的比原文稍差了。因为这里有个情况,校对者必须perform!如果一个校对者,不把一个译稿改的五颜六色花枝招展,那么很可能客户认为花的钱不值得。

不瞒你说,我最近的一个译稿,经客户的一个译员兼校对修改,创修改率63.44 %。是comparator比较原译文和校对后译文自动生成的,可能你的统计法就是这个。

但是这么大的修改率,如果能说明一点问题的话,也是很有限的,关键要看看到底都进行怎样的修改,修改的内容。


jyuan_us wrote:

我發包出去的文件﹐收回來的譯文的錯誤率有時達50% (統計方法是50%的句子需要改)。

有的人的翻譯永遠達不到專業水平﹐做多少年也沒用﹐不能說明他們不行﹐只能說他們對語言沒有感悟能力﹐對漢語和英語的語感都很差。也許他們不適合做翻譯﹐改行搞別的應該比我強﹐比如去到IT領域攙和攙和。

我的感覺的﹐每使用5個人﹐只有1個對路子﹐有在翻譯行業發展的潛力﹐另外4個都不適合幹這個。
Collapse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我统计的是需要改的句子 Aug 31, 2010

Alan Wang wrote:

首先,我认为你的统计方法可能和楼主的统计法不一样。楼主见1%问题就不付钱了,你的数字居然是50%,你们所指的可能不一样。

另外,修改率大的,并不能一定说明原来的译文差,相反,修改率低的并不能说明原译文就好。也有可能其中大多数的修改没有必要,甚至是修改的比原文稍差了。因为这里有个情况,校对者必须perform!如果一个校对者,不把一个译稿改的五颜六色花枝招展,那么很可能客户认为花的钱不值得。

不瞒你说,我最近的一个译稿,经客户的一个译员兼校对修改,创修改率63.44 %。是comparator比较原译文和校对后译文自动生成的,可能你的统计法就是这个。

但是这么大的修改率,如果能说明一点问题的话,也是很有限的,关键要看看到底都进行怎样的修改,修改的内容。


jyuan_us wrote:

我發包出去的文件﹐收回來的譯文的錯誤率有時達50% (統計方法是50%的句子需要改)。

有的人的翻譯永遠達不到專業水平﹐做多少年也沒用﹐不能說明他們不行﹐只能說他們對語言沒有感悟能力﹐對漢語和英語的語感都很差。也許他們不適合做翻譯﹐改行搞別的應該比我強﹐比如去到IT領域攙和攙和。

我的感覺的﹐每使用5個人﹐只有1個對路子﹐有在翻譯行業發展的潛力﹐另外4個都不適合幹這個。


这点在帖子中已经注明,并在两个地方说明与楼主的统计方法不同,因此两套统计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我说的情况跟你说的情况不同。 Aug 31, 2010

Alan Wang wrote:

因为这里有个情况,校对者必须perform!如果一个校对者,不把一个译稿改的五颜六色花枝招展,那么很可能客户认为花的钱不值得。



我说的情况跟你说的情况不同。我的客户根本看不到我是怎么改的。如果我给他们看VERSION WITH TRACK CHANGE ,他们就会很烦。他们只要定稿。

[Edited at 2010-08-31 15:46 GMT]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我做改动的目的只是为了对得起客户 Aug 31, 2010

Alan Wang wrote:

首先,我认为你的统计方法可能和楼主的统计法不一样。楼主见1%问题就不付钱了,你的数字居然是50%,你们所指的可能不一样。

另外,修改率大的,并不能一定说明原来的译文差,相反,修改率低的并不能说明原译文就好。也有可能其中大多数的修改没有必要,甚至是修改的比原文稍差了。因为这里有个情况,校对者必须perform!如果一个校对者,不把一个译稿改的五颜六色花枝招展,那么很可能客户认为花的钱不值得。

不瞒你说,我最近的一个译稿,经客户的一个译员兼校对修改,创修改率63.44 %。是comparator比较原译文和校对后译文自动生成的,可能你的统计法就是这个。

但是这么大的修改率,如果能说明一点问题的话,也是很有限的,关键要看看到底都进行怎样的修改,修改的内容。


jyuan_us wrote:

我發包出去的文件﹐收回來的譯文的錯誤率有時達50% (統計方法是50%的句子需要改)。

有的人的翻譯永遠達不到專業水平﹐做多少年也沒用﹐不能說明他們不行﹐只能說他們對語言沒有感悟能力﹐對漢語和英語的語感都很差。也許他們不適合做翻譯﹐改行搞別的應該比我強﹐比如去到IT領域攙和攙和。

我的感覺的﹐每使用5個人﹐只有1個對路子﹐有在翻譯行業發展的潛力﹐另外4個都不適合幹這個。


让客户发出去的东西少些遗憾,并非为了挑翻译的错误。能过得去的说愿意花时间改?

我也见过好的译者做的东西,上千字的文件,一个需要改的句子也没有。

[Edited at 2010-08-31 15:49 GMT]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这条线很奇怪 Aug 31, 2010

主帖都删了,楼居然能搭起来。也许是技术故障吧?

[Edited at 2010-08-31 15:49 GMT]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5:31
Chinesisch > Englisch
+ ...
farming work out to subcontractors Aug 31, 2010

jyuan_us wrote:

让客户发出去的东西少些遗憾,并非为了挑翻译的错误。能过得去的说愿意花时间改?

我也见过好的译者做的东西,上千字的文件,一个需要改的句子也没有。



的确如此. 把关把得太松搞不好自己饭碗都给砸了. 那岂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As I see it, you are basically giving the subcontractor's work your stamp of approval when you turn it over to the customer. Any expenses related to resources neede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are just the cost of doing business. Therefore PMs who understand both languages and have the technical background of the field have an inherent advantage over those whom don't.



[Edited at 2010-09-01 01:39 GMT]


 
Chunyi Chen
Chunyi Chen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3:31
Englisch > Chinesisch
錯誤分很多種 Aug 31, 2010

因為怕樓塌,所以我自戕,把自己原來的回帖重新編輯過。

世界上什麼樣的人都有,還是明哲保身為妙。



[Edited at 2010-08-31 19:28 GMT]

[Edited at 2010-08-31 19:29 GMT]


 
Alan Wang
Alan W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4: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找硬伤 Sep 1, 2010

对我来说,校对的任务是找硬伤。译文的好坏也关键在于硬伤的多少。并非是修改率的大小。因为修改率包括了把特别改成尤其,暴涨改成骤增,增加改成增长,不可企求改成难以企及等等。这些修改主要是校对出于perform的需要,不见得是译文的需要。我接到校对任务,首先就是找硬伤,如果译文太好了,找不到,我也会尽量在一页平均留1到2处performance.

所谓硬伤指
... See more
对我来说,校对的任务是找硬伤。译文的好坏也关键在于硬伤的多少。并非是修改率的大小。因为修改率包括了把特别改成尤其,暴涨改成骤增,增加改成增长,不可企求改成难以企及等等。这些修改主要是校对出于perform的需要,不见得是译文的需要。我接到校对任务,首先就是找硬伤,如果译文太好了,找不到,我也会尽量在一页平均留1到2处performance.

所谓硬伤指对原文不理解而导致的错误。校对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出译者对原文哪里有不理解。硬伤也是评估译者水平的最主要的参数,如果不是唯一的参数。这种不理解,可能是一个单词、词组或整个句子。如果是一个单词,可能是小硬伤。如我曾在一个2万汉字的译稿中发现不了什么硬伤,但一处recurring硬伤给我印象比较深:evacuate这个单词,译者不大理解,因此译的很笨拙模糊,把它译为“后送”。汉语里大概没有后送这个词,能表示什么呢。这个词在那个文章中的意思是“出境”的意思。还有,最近在一个译稿中发现有人对immediately这个单词的方位副词的用法不知道,还是想当然的译为“立刻”。对一个单词的不理解,有时会反映译者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有问题。模模糊糊拼拼凑凑就译出来了。


[Edited at 2010-09-01 02:22 GMT]
Collapse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一个文件翻译的好坏 Sep 1, 2010

Alan Wang wrote:

对我来说,校对的任务是找硬伤。


[Edited at 2010-09-01 02:22 GMT]


不仅关系到是否有硬伤,还关系到可读性。含糊其辞的词语不算硬伤,按你的标准可以不改。这样做对得起客户吗?

其实对于校对人员来说,硬伤反倒好改,把上改成下,东改成西,这很简单,就怕遇到行文风格太差的译文。你说他错了他又没大错,可是读者读起来或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或感到磕磕碰碰,这样的句子才难改呢。

有时我给翻译公司做最后一道校对,公司还专门嘱咐尽量不要大改,但其中有些句子就属于上述情况,错误没有,不理想的一大堆。全文读起来让人感到文化含量太低。这种译文,一旦某一天它的客户重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Alan Wang
Alan Wang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04: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百分之一错误 Sep 2, 2010

Juan:
我想我们并没有根本分歧,可能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或各人做事方法稍有差别。

另外,关于

楼主的百分之一错误(尽管我还不很清楚"错误"的内容)零付款,据我估计是不太行得通的。那样的高手不太多,而达到那样的水平,也难看上你的报价。为什么说那样的高手不太多,我接触过一些拿美元的高手,并非是法律类的一般稿件,都达到了这样的�
... See more
Juan:
我想我们并没有根本分歧,可能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或各人做事方法稍有差别。

另外,关于

楼主的百分之一错误(尽管我还不很清楚"错误"的内容)零付款,据我估计是不太行得通的。那样的高手不太多,而达到那样的水平,也难看上你的报价。为什么说那样的高手不太多,我接触过一些拿美元的高手,并非是法律类的一般稿件,都达到了这样的错误率。

作为发包方,自己要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包括挑选了不合适的译者,以及自己无条件的付校对费然后cut loose the translator who let you down. 而不是校对费变相从翻译费中扣除;当然也包括事情发生后与译者商议扣除部分译费。

我最近拒绝了一个稿子,也是法律合同类的,觉得比较难,不同意90千译文汉字的报价。对方是别人介绍的,这个别人也是曾经合作过的。对方见我不愿接,就说我们只能出得起这个价格,因为还要找人校对。言下之意似乎有不求你做的完美的意思。我听对方这么一说,曾有心跟他说,这样吧,我保证把译文做好,你把校对费也给我吧。你不用校对了。:D

但我还是心虚,没有说出口。我是做过这种稿子的,知道其难度。如果要做的比较完美,没有什么硬伤,花的时间和精力是比较大的,从benefit/time ratio 来看,不值得。
Collapse


 
Ellen Xu
Ellen Xu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Englisch > Chinesisch
同意 Sep 2, 2010

行文太差的翻译,看起来头大。似是而非,说错也不能算,说不错吧,怎么看怎么别扭。到时候翻译和你打起架来还没完没了。我做了几年译审,最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真的硬伤吧,我要么改,要么理直气壮退回去让翻译改。行文别扭那种,就不太好说,况且改起来,需要通篇调整,烦不胜烦。PM如果不懂这么语言,还嫌你多事。所以后来我只能是改实在是中文不知所云那种... See more
行文太差的翻译,看起来头大。似是而非,说错也不能算,说不错吧,怎么看怎么别扭。到时候翻译和你打起架来还没完没了。我做了几年译审,最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真的硬伤吧,我要么改,要么理直气壮退回去让翻译改。行文别扭那种,就不太好说,况且改起来,需要通篇调整,烦不胜烦。PM如果不懂这么语言,还嫌你多事。所以后来我只能是改实在是中文不知所云那种。句子勉强能懂,只是不够流畅者,我会告诉PM,我不喜欢这种风格,不够自然。至于其它,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再说,翻译的东西,比较主观,所谓各花入各眼。我记得有次美国这边公司找他们内部华人员工给选的试译稿,我实在看不上眼。而我推荐的,他们觉得不如那篇。我也不做无谓争论,个人喜好吧。

所以今年把译审的活全推了,太劳神耗力。

现在若有公司找我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或以前没有合作过的,我积极主动要求试译,让客户自己甄别:我就是这个风格,喜欢呢合作,不喜欢就算了,免得以后有什么矛盾。:)
jyuan_us wrote:

Alan Wang wrote:

对我来说,校对的任务是找硬伤。


[Edited at 2010-09-01 02:22 GMT]


不仅关系到是否有硬伤,还关系到可读性。含糊其辞的词语不算硬伤,按你的标准可以不改。这样做对得起客户吗?

其实对于校对人员来说,硬伤反倒好改,把上改成下,东改成西,这很简单,就怕遇到行文风格太差的译文。你说他错了他又没大错,可是读者读起来或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或感到磕磕碰碰,这样的句子才难改呢。

有时我给翻译公司做最后一道校对,公司还专门嘱咐尽量不要大改,但其中有些句子就属于上述情况,错误没有,不理想的一大堆。全文读起来让人感到文化含量太低。这种译文,一旦某一天它的客户重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Collapse


 
jyuan_us
jyuan_us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16:31
Mitglied (20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翻譯公司有時這樣囑咐﹕ Sep 3, 2010

Ellen Xu wrote:

行文太差的翻译,看起来头大。似是而非,说错也不能算,说不错吧,怎么看怎么别扭。到时候翻译和你打起架来还没完没了。我做了几年译审,最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真的硬伤吧,我要么改,要么理直气壮退回去让翻译改。行文别扭那种,就不太好说,况且改起来,需要通篇调整,烦不胜烦。PM如果不懂这么语言,还嫌你多事。所以后来我只能是改实在是中文不知所云那种。句子勉强能懂,只是不够流畅者,我会告诉PM,我不喜欢这种风格,不够自然。至于其它,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再说,翻译的东西,比较主观,所谓各花入各眼。我记得有次美国这边公司找他们内部华人员工给选的试译稿,我实在看不上眼。而我推荐的,他们觉得不如那篇。我也不做无谓争论,个人喜好吧。

所以今年把译审的活全推了,太劳神耗力。

现在若有公司找我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或以前没有合作过的,我积极主动要求试译,让客户自己甄别:我就是这个风格,喜欢呢合作,不喜欢就算了,免得以后有什么矛盾。:)
jyuan_us wrote:

Alan Wang wrote:

对我来说,校对的任务是找硬伤。


[Edited at 2010-09-01 02:22 GMT]


不仅关系到是否有硬伤,还关系到可读性。含糊其辞的词语不算硬伤,按你的标准可以不改。这样做对得起客户吗?

其实对于校对人员来说,硬伤反倒好改,把上改成下,东改成西,这很简单,就怕遇到行文风格太差的译文。你说他错了他又没大错,可是读者读起来或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或感到磕磕碰碰,这样的句子才难改呢。

有时我给翻译公司做最后一道校对,公司还专门嘱咐尽量不要大改,但其中有些句子就属于上述情况,错误没有,不理想的一大堆。全文读起来让人感到文化含量太低。这种译文,一旦某一天它的客户重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Don't make stylistic changes. 他們的意思我好像懂﹐又有點摸不著邊際。他們好像認為各種STYLE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事實上﹐這種看法是不恰當的﹐所謂STYLE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其實他們應該說﹕Don't make any changes of personal preference in nature. 這樣的指導才會讓修改人掌握好尺度。我也懶得給他們解釋這些﹐ 他們讓我Don't make stylistic changes﹐我就少改﹐這樣效率還高一些﹐何樂而不為。

[Edited at 2010-09-03 03:12 GMT]


 
betterlife
betterlife
China
Local time: 04:31
Englisch > Chinesisch
字数太多了 Sep 3, 2010

且不说有些条件不能被大多数译者接受,对于从来没有合作过的客户,几十万字的业务风险也比较大。

 
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 [1 2 3]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如果有54万字的业务放在你面前——招募法律金融翻译高手【修订版】






Trados Studio 2022 Freelance
The leading translation software used by over 270,000 translators.

Designed with your feedback in mind, Trados Studio 2022 delivers an unrivalled, powerful desktop and cloud solution, empowering you to work in the most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way.

More info »
Anycount &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i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tool for freelance translators and small agencies. TO3000 easily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business life of professional freelance translators.

More 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