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1 2] >
Off topic: 口译过程尴尬瞬间
Initiator des Themas: James_xia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Aug 16, 2012

一直不太喜欢做口译,每次有口译任务时(包括朋友介绍的业务),都把价格报得较高——希望客户能够‘知难而退’,不要给我找“麻烦”。比如,上半年做过两次口译: 一次在二月,商务洽谈四小时报价1500RMB;最近一次在四月份,两小时婚介口译任务800RMB成交。

两次都安排有进午餐时间。一般午餐期间我只会喝点果汁或吃几块水果什么的,以免影响口译进程。在
... See more
一直不太喜欢做口译,每次有口译任务时(包括朋友介绍的业务),都把价格报得较高——希望客户能够‘知难而退’,不要给我找“麻烦”。比如,上半年做过两次口译: 一次在二月,商务洽谈四小时报价1500RMB;最近一次在四月份,两小时婚介口译任务800RMB成交。

两次都安排有进午餐时间。一般午餐期间我只会喝点果汁或吃几块水果什么的,以免影响口译进程。在那次婚介口译午餐期间,客人(女方)倒也很体谅,不时给夹菜,也大方地说:“你自己吃,别管我们的。我们也能够说几句英文的。”于是,我试着在他们说话间歇期间,夹上两片水果。刚把水果送进嘴里,还没及咽下。客人开始对外方(男方)热心地介绍桌上的菜品。两三句后,卡在那里:不知其中一道清炒时蔬中的“红苕藤”一词如何表达?!女方比划了半天,男方还是不明白。于是,双方都把目光转向一边正在进食的我。为了即时告诉他们答案,一急之下,差点没噎在那儿!瞬间感觉脸有些发烫,就象在偷吃人家的东西…

对于口译界的一嘴两用,传有一种说法:三流译员吃不好也翻不好;二流译员吃得好也翻得好;一流译员能吃得好也翻得好,还能把领导吃不了给消灭掉!不知常做口译的朋友是不是也有类似印象深刻的经历...


[Edited at 2012-08-17 03:49 GMT]
Collapse


 
Shiya Luo
Shiya Luo  Identity Verified
Local time: 05: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解决方案 Aug 17, 2012

就连我自己约会晚餐时也经常出现要回话时饭噎在嘴里这种状况,应该不是口译专不专业的问题吧,呵呵。我的解决方法是多喝水,少吃饭,即使吃也小口小口的。

我做交替口译时比较尴尬的是有时候一方说出的东西另一方肯定不赞同,我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比如说有次国内的一个客户来美,和这边的公司谈生意,中方说他们获利方式之一是以出售用户信息。在国内有些行业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业界行规,但是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这事常有的 Aug 17, 2012

Shiya Luo wrote:

就连我自己约会晚餐时也经常出现要回话时饭噎在嘴里这种状况,应该不是口译专不专业的问题吧,呵呵。我的解决方法是多喝水,少吃饭,即使吃也小口小口的。


总的来说,这样是容易做到的,也是较为妥当的做法吧~


我做交替口译时比较尴尬的是有时候一方说出的东西另一方肯定不赞同,我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比如说有次国内的一个客户来美,和这边的公司谈生意,中方说他们获利方式之一是以出售用户信息。在国内有些行业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业界行规,但是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


主客双方意见不和造成情绪激动时,译员夹在中间是有些敏感的。有一次在担任一家合作办学公司中方教育代表时,外方代表(天天在一起工作,私人相处不错)在与公司的那位副总谈判续约时就出现类似情景:这位副总(当时我的直接上司)提出希望和他续约,并许诺加10%的工资。而当时这次外方代表工资是2500GBP。他当时不想干了,同时也深知我们这位副总的为人(以占小利出名)。于是,他出乎意外地用十分严肃的语气对她表达这样的意思:“我在法国取得的教育学位,持有全球认证的教育证书,在十几个国家任过外教。你以为我没有见过钱吗?!”那位女上司懂一些英文,但没太懂他的意思,就望着我微笑。当时我一怔,没有立即翻译出来。那位老外见此,随即用一种刻意平和的语调说了一句:直接翻译给她听! James. 我只好硬着头皮翻译给那位顶头上司听了,其结果可想而知:她那张白脸一下红了半边...



[Edited at 2012-08-17 09:10 GMT]


 
Jack Qin
Jack Qin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20: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在客户就餐前填饱肚子或适当吃点东西 Aug 17, 2012

作为口译工作者,对付进餐时的翻译,比较好的做法就是进餐前填饱肚子或适当吃点东西(如果可以)。当就餐口译时,译员一般只能小酌点饮料之类的东西,因为此时译员的主要注意力是关注双方或多方的说话内容。如果此时译员进食,就容易出现前面提到的尴尬现象。如果实在不能在进餐口译前进食,那么抓住口译期间的茶歇吃点糕点也不愧是一种不错的应对办法(据说外交部的高翻们也是如此)。

 
Phil Hand
Phil Hand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20:31
Chinesisch > Englisch
強烈不同意! Aug 17, 2012

Shiya,你在开玩笑吧?

一方说出的东西另一方肯定不赞同,我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比如说有次国内的一个客户来美,和这边的公司谈生意,中方说他们获利方式之一是以出售用户信息。在国内有些行业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业界行规,但是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


这种问题与我们译员无关。当然,有的时候作为口译你可以使用符合对方文化的表达方法,可以调节信息的载体语言,但是实质性的内容毫无疑问的必须得传达给对方听。不然就严重缺位了,你这个思想太不专业吧!

James的忧虑反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当时属于某一方的员工,地位不一样,如果是外来的翻译的话,我们的职责十分简单:各方说了什么就翻译什么。要不然何为沟通?

至于饭桌边的尴尬,那种情况很多,不过最近我的问题都与白酒有关——跟客户和中方都很熟悉,每次晚宴他们都让我参与,都一直逼酒。问题是,我下班回到酒店后往往还有其他客户的笔译得做,而我发现酒后的翻译绝对不会吐真话 :(


 
Jack Qin
Jack Qin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20: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我遇到的尴尬现象——口译迟到 Aug 17, 2012

作为一名职业译员,我也知道守时的重要性(当然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我一般会提前15至20分钟达到约定地点(做些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熟悉现场及其周边的环境之类的)。但在一次会议口译时,由于交通方面的问题,居然迟到了几分钟。当我火急火燎的推开会议室的门时,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看过来...。初次见面迟到,自己的形象在客户(双方)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即使水平不差)。——这是我从业多年来的第一次,也是截止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教训深刻啊——初次见面,译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自己水平的外在表现——印象实在是太重要了!!!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之所以没在口译前进食 Aug 17, 2012

Jack Qin wrote:

作为口译工作者,对付进餐时的翻译,比较好的做法就是进餐前填饱肚子或适当吃点东西(如果可以)。当就餐口译时,译员一般只能小酌点饮料之类的东西,因为此时译员的主要注意力是关注双方或多方的说话内容。如果此时译员进食,就容易出现前面提到的尴尬现象。如果实在不能在进餐口译前进食,那么抓住口译期间的茶歇吃点糕点也不愧是一种不错的应对办法(据说外交部的高翻们也是如此)。


空腹入场似乎难免。主要是还不想在双方谈兴正浓时,中间的译员却来一句:“不好意思!我想去一下WC。”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又一经典语句 Aug 17, 2012

Phil Hand wrote:

至于饭桌边的尴尬,那种情况很多,不过最近我的问题都与白酒有关——跟客户和中方都很熟悉,每次晚宴他们都让我参与,都一直逼酒。问题是,我下班回到酒店后往往还有其他客户的笔译得做,而我发现酒后的翻译绝对不会吐真话 :(


与phil遭遇的尴尬相比,我看来还算幸运:通常只会喝一点红酒的,没有被这样劝过。(无事朋友一起啤酒无数,直到分不清回家的路:)

一句“酒后的翻译绝对不会吐真话”的感想可谓经典,收藏之。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7: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下结论之前应先理解人家的原话 Aug 18, 2012

Phil Hand wrote:

Shiya,你在开玩笑吧?

一方说出的东西另一方肯定不赞同,我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比如说有次国内的一个客户来美,和这边的公司谈生意,中方说他们获利方式之一是以出售用户信息。在国内有些行业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业界行规,但是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


这种问题与我们译员无关。当然,有的时候作为口译你可以使用符合对方文化的表达方法,可以调节信息的载体语言,但是实质性的内容毫无疑问的必须得传达给对方听。不然就严重缺位了,你这个思想太不专业吧!

Shiya 只是说“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但她并没说她没把中方的话“传达给对方听”。既然她说“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可见她还是说出来了。因此,你最好不要随便下结论,说 Shiya 的“思想太不专业”。

以出售用户信息的方式而获利,这种做法在美国是违法的。Shiya 觉得把中方的话用“英文说出来怎么就这么难听呢”,说明她具有法制观念。这正说明她的思想十分专业!


 
Post removed: This post was hidden by a moderator or staff member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http://www.proz.com/siterules/general/8#8
Post removed: This post was hidden by a moderator or staff member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http://www.proz.com/siterules/general/8#8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不愿做口译的另一原因 Aug 19, 2012

8年前,曾为英国一家教育机构在英国总领事馆做过一场口译。进场在酒店见面初步沟通了半小时,对演讲的内容作了大致了解。当问及那位代表是否需要作笔记时,他说:应该不需要的,我一次只说两三句,你就翻译OK。

会场当时容纳有两百多人,他开始几分钟还好,说几句(也不是两三句:)就停下来,示意我翻译后他再继续。到后来讲得兴起时,他一口气用了大
... See more
8年前,曾为英国一家教育机构在英国总领事馆做过一场口译。进场在酒店见面初步沟通了半小时,对演讲的内容作了大致了解。当问及那位代表是否需要作笔记时,他说:应该不需要的,我一次只说两三句,你就翻译OK。

会场当时容纳有两百多人,他开始几分钟还好,说几句(也不是两三句:)就停下来,示意我翻译后他再继续。到后来讲得兴起时,他一口气用了大约近10分钟讲了一个留学生和寄宿家族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事情。我离他两米远,站那儿感觉都有点着凉了:(中途几次用眼光示意他是否停下来,等译完再接着讲。但他似乎根本没有注意这点。等他讲完那故事的来龙去脉时,拿出手帕擦了一下脸的汗。说了这么多应该是累了。其实,当时我也想擦一下汗,是背心冒出的冷汗...因为,坐在下面的几个同事已经开始在偷笑了:他们知道,虽然,我的脸上没有露出多少表情(出于职业习惯),但多半不能完全记住这么多内容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此尴尬时分,能够努力做到的一点,就是用尽量把他的故事大意译出,许多细节只参丢掉。复述时间用了大概两三分钟。看出来,他当时有些疑虑,多半在想:这么快就把我的这么长的故事译完了?...

口译遭遇的尴尬瞬间远多于笔译。这大概源于因为口译工作对译员有更多专业以外的要求吧~
Collapse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7: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尴尬瞬间 Aug 20, 2012

James_xia wrote: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此尴尬时分,能够努力做到的一点,就是用尽量把他的故事大意译出,许多细节只参丢掉。复述时间用了大概两三分钟。看出来,他当时有些疑虑,多半在想:这么快就把我的这么长的故事译完了?...

口译遭遇的尴尬瞬间远多于笔译。这大概源于因为口译工作对译员有更多专业以外的要求吧~

有些人发言时往往会忘记还需要翻译那回事儿,于是就说起不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条件速记,不妨在适当时刻以适当方式打断。这不能算是不礼貌。

口译遭遇的尴尬瞬间确实远多于笔译。例如在进行技术交流时,如果遇到某些不懂的专业词汇,就会卡壳。这时,无法去查词典,更无法去 Google。如果只是一两个不懂的词汇,倒可以问问与会的技术人员。但如果不懂的专业词汇很多,那就尴尬了。因此,事先就会谈可能涉及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看资料、看合同草案)是十分必要的。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即时带来的问题 Aug 20, 2012

ysun wrote:

有些人发言时往往会忘记还需要翻译那回事儿,于是就说起不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条件速记,不妨在适当时刻以适当方式打断。这不能算是不礼貌。


您说是很对!当时我确实应该设法打断一下的。下来以后,与他沟通此事并表示了歉意。他听后有些无辜的说:“我不是一位市场推销员。我只是一位教了二十年书的老师哦!”大概他的意思是:推销员在说话比较善于观察或考虑听话人和周围人的感受吧。

口译遭遇的尴尬瞬间确实远多于笔译。例如在进行技术交流时,如果遇到某些不懂的专业词汇,就会卡壳。这时,无法去查词典,更无法去 Google。如果只是一两个不懂的词汇,倒可以问问与会的技术人员。但如果不懂的专业词汇很多,那就尴尬了。因此,事先就会谈可能涉及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看资料、看合同草案)是十分必要的。


从绝对意义上说,笔译本身可能达到的译境会更加高远。但口译的即时性和工作时的专注要求,以及它对译员的仪表、修养乃至着装和精神状态都是格外考究的。稍有不慎,即可遭遇难以下台的尴尬情景的。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7:31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外事无小事 Aug 20, 2012

James_xia wrote:

但口译的即时性和工作时的专注要求,以及它对译员的仪表、修养乃至着装和精神状态都是格外考究的。稍有不慎,即可遭遇难以下台的尴尬情景的。

确实如此。70、80年代,外事纪律是很严的,对外事人员(不光是翻译)仪表的要求也很高。穿西装时必须扎领带,必须把皮鞋擦得铮亮。头发要经常理,胡子要天天刮。参加宴会时绝不准贪杯。谁要是没出息,喝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回来肯定要挨批。至于“一流译员还能把领导吃不了的给消灭掉”,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那是不允许的。


 
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1 2]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口译过程尴尬瞬间






Trados Studio 2022 Freelance
The leading translation software used by over 270,000 translators.

Designed with your feedback in mind, Trados Studio 2022 delivers an unrivalled, powerful desktop and cloud solution, empowering you to work in the most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way.

More info »
Trados Business Manager Lite
Create customer quotes and invoices from within Trados Studio

Trados Business Manager Lite helps to simplify and speed up some of the daily tasks, such as invoicing and reporting, associated with running your freelance translation business.

More 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