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作品"出国难":汉学家太忙 中国译者太穷
Initiator des Themas: Neirda
Neirda
Neird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9:05
Chinesisch > Französisch
+ ...
Nov 10, 2012

中国译员同事们,你们如何看这篇文章?作为外国"汉学家"(其实我不太喜汉学家此自称,我就是翻译者),我还觉得找认真的文学项目才难。

"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日前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向记者一语道破天机。从这个角度说,莫言获奖有其必然性,因为他是中国作家中作品被译介最多的一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中国作家尚无被... See more
中国译员同事们,你们如何看这篇文章?作为外国"汉学家"(其实我不太喜汉学家此自称,我就是翻译者),我还觉得找认真的文学项目才难。

"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日前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向记者一语道破天机。从这个角度说,莫言获奖有其必然性,因为他是中国作家中作品被译介最多的一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中国作家尚无被译介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优秀中国作家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国际大奖的视野。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译者紧缺。
  “我恨不能将所有我喜爱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瑞典文。”在上海对记者说起这句话时,马悦然显得有点无奈。记者仔细查阅了马悦然的官方简历,发现这位88岁的著名汉学家,在他与汉语打交道的66年间(他1946年学汉语)除翻译了《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中国古典名著外,现当代作家的译介只涉及沈从文、张贤亮、李锐、曹乃谦、莫言等小说家,以及一些诗人。马悦然算是比较勤奋的一位译者,但也只能如此。
  据了解,现在对中国作家作品的译介工作一般由那些外国汉学家完成。但因为汉语在很多国家其实也是一个“小语种”,汉学家人群也并非那么人才济济。

“现在等一个汉学家来翻译我的作品,比等一个移植的器官还要难。在中国作家中,莫言的水准不是至高的,只是其他高手没法幸运地得到译介罢了。”一位北京作家这样对记者说。这也是中国作家少有人获国际文学大奖的原因之一。
  既然汉学家译介已经力不从心,为何不发展本土的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瑞典语老师王梦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国的出版社引进中国文学作品时更信任本国汉学家的译本,“汉学家母语语言的语感,显然比中国译者要强。”这就使得尽管马悦然能将他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译本在中国出版,而中国译者却很少有机会参与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
  6年前王梦达从北外到上外开创了瑞典语教学,她的两个学生目前也留校任教。王梦达告诉记者,对于像瑞典语这样的“小语种”来说,中国的学校根本不可能下工夫培养符合国际水准的职业译者。“即便培养出来了,谁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王梦达透露,现在她接受的“瑞译中”任务的翻译版税只有千字60到70元,这在各语种中还算高的。“每个月也译不了多少,光靠稿费,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在王梦达看来,没有足以维持生存的版税标准,中国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本土职业译者。
  于是,在中国本土高水准译者诞生之前,繁忙的汉学家的“供求矛盾”还要继续,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大规模进入西方视野还需要时间。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0-25/4276238.shtml
Collapse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不为生活,谁会工作?不为生计,谁作翻译? Nov 10, 2012

Neirda wrote:

  6年前王梦达从北外到上外开创了瑞典语教学,她的两个学生目前也留校任教。王梦达告诉记者,对于像瑞典语这样的“小语种”来说,中国的学校根本不可能下工夫培养符合国际水准的职业译者。“即便培养出来了,谁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王梦达透露,现在她接受的“瑞译中”任务的翻译版税只有千字60到70元,这在各语种中还算高的。“每个月也译不了多少,光靠稿费,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在王梦达看来,没有足以维持生存的版税标准,中国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本土职业译者。
  于是,在中国本土高水准译者诞生之前,繁忙的汉学家的“供求矛盾”还要继续,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大规模进入西方视野还需要时间。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0-25/4276238.shtml


看来追求阳春白雪似的文学艺术翻译水准,还得先解决好“吃饭问题”。:)


 
nigerose
nigerose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Local time: 19:05
Chinesisch > Englisch
+ ...
翻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Nov 10, 2012

有钱的企业家投100万,就可以包养一两个翻译。如果他们的译作出名了,企业家至少也免费做广告了。

 
James_xia
James_xia  Identity Verified
China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值得尝试 Nov 11, 2012

nigerose wrote:

有钱的企业家投100万,就可以包养一两个翻译。如果他们的译作出名了,企业家至少也免费做广告了。


这一条很有特色的创意点子。

当下,国内中产阶层和豪富中许多人持有大笔闲散资金,但不知投向。不少人加入了社会小额放贷的融资热中。如他们中有此远见者在文学名著翻译方面有所作为,将是翻译界的一大幸事。


 
Shiya Luo
Shiya Luo  Identity Verified
Local time: 04: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是吗? Nov 11, 2012

我前两天才听说文学作品要找一个有不错作品或者小有名气的译者翻译,中翻英的标准价格是每中文字1人民币。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6: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中翻英价格 Nov 12, 2012

Shiya Luo wrote:

我前两天才听说文学作品要找一个有不错作品或者小有名气的译者翻译,中翻英的标准价格是每中文字1人民币。

我个人认为,这个价格并不算太离谱。高水平的翻译就应该是这个价。

[Edited at 2012-11-12 16:20 GM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6: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Nov 12, 2012

Neirda wrote:

  6年前王梦达从北外到上外开创了瑞典语教学,她的两个学生目前也留校任教。王梦达告诉记者,对于像瑞典语这样的“小语种”来说,中国的学校根本不可能下工夫培养符合国际水准的职业译者。“即便培养出来了,谁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王梦达透露,现在她接受的“瑞译中”任务的翻译版税只有千字60到70元,这在各语种中还算高的。“每个月也译不了多少,光靠稿费,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在王梦达看来,没有足以维持生存的版税标准,中国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本土职业译者。

既然瑞典语属于“小语种”,那么能搞“瑞译中”或“中译瑞”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既然如此,为什么“瑞译中”的翻译价格却还是那么低?如果觉得这个价格低,那为什么还要干?依我看,关键还在于要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首先就不能这样想:“千字60到70元,这在各语种中还算高的”。其次,不能指望谁来提高“版税标准”。即使政府下令提高“版税标准”,那也将形同虚设,因为在中国,总会有许多人愿意接受远低于“版税标准”的价格。

这篇《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许可以从某个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翻译市场的价格会如此低下。值得注意的是,连英语专业也属于“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8143461.html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6:05
Chinesisch > Englisch
+ ...
A conjecture Nov 12, 2012

ysun wrote:


这篇《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许可以从某个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翻译市场的价格会如此低下。值得注意的是,连英语专业也属于“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8143461.html


Yueyin,

I noticed that the article points this out as a caveat:



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Maybe the discipline of English straddles this dilemma also: too many me too wannabes, but not enough qualified graduates to fill the high-requirement jobs.


 
wherestip
wherestip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6:05
Chinesisch > Englisch
+ ...
Standards Nov 12, 2012

wherestip wrote:

Maybe the discipline of English straddles this dilemma also: too many me too wannabes, but not enough qualified graduates to fill the high-requirement jobs.


On the other hand, I'm probably giving those who are hiring in the industry way too much credi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6:05
Englisch > Chinesisch
+ ...
dilemma Nov 12, 2012

wherestip wrote:

Maybe the discipline of English straddles this dilemma also: too many me too wannabes, but not enough qualified graduates to fill the high-requirement jobs.


Steve,

也许是这样。翻译行业的现状也是类似:一方面,不少人没活干,只得以低价去竞争;而另一方面,某些客户却找不到称职的翻译来承担某些项目。

也许很多学生觉得如今是改革开放年代,学英语吃香,于是就一窝蜂地去报考英语专业。据说现在学俄语的就业前景却很好。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然,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跟高校为创收而盲目扩招有很大关系。根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8%。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http://www.jyb.cn/job/tbch/2012/2012jybg/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中国作家作品"出国难":汉学家太忙 中国译者太穷






Wordfast Pro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for Any Platform

Exclusive discount for ProZ.com users! Save over 13% when purchasing Wordfast Pro through ProZ.com. Wordfast is the world's #1 provider of platform-independent Translation Memory software. Consistently ranked the most user-friendly and highest value

Buy now! »
Pastey
Your smart companion app

Pastey is an innovative desktop application that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human expertis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intuitive keyboard shortcuts, Pastey transforms your source text into AI-powered draft translations.

Find ou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