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 [1 2 3 4 5 6 7] > |
大家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和翻译水平 Initiator des Themas: deleted. (X)
|
Zhoudan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如题。
Shang wrote:
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就是说短句子,没必要照搬英文长句型。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喜欢说话过程中不停下来换气,他们应该早就发明了写长句子的方法了。
[Edited at 2012-11-11 23:24 GMT]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17:40 Chinesisch > Englisch + ...
J.H. Wang wrote: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翻译也是如此,我想把我常用的一些翻译词典、搜索工具推荐给同仁,特别是一些新人,供参考:
1. 金山词霸
这个应该是我们翻译人最熟悉的英汉电子版词库了。其中收集了一百多本词典,基本包括各种专业词典。可以满足大部分基本词汇查询需求。根据我使用的体会,我觉得其中有两个特色值得介绍一下:
一个是《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这个词典的特色是词的义项比较全面,有的词典差不到的比较偏的义项,里面都能找到。值得关注。
另一个特色是金山词霸收集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几十个学科的科技名词,因此具有权威性。在我使用的《金山词霸2009牛津版》中,这些名词词典的名称的特点是以“名词”两个字结尾。比如,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计算机专业的词典,在《金山词霸2009牛津版》中,就是《英汉计算机名词》。而其他的词典名称都是以“词典”两个字结尾,比如《英汉计算机词典》。这是区别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名词与其他词典的一个标志。
2. 《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
这个是我见到的收词最全面的大型医药学专业词库。收词量400余万条, 其中公共词汇140万条,医药学词汇260万条,是集医学、药学和器械学为一体的大型工具词典软件。是做医学翻译的强大助手!
http://www.kingyee.com.cn/
3. 微软语言门户
http://www.microsoft.com/Language/zh-cn/Default.aspx
是做 IT 翻译的权威在线词汇查询工具。
4. Google 翻译工具
http://translate.google.cn/
这个工具既可以用于翻译长句,也可以用于词条、术语的翻译。当然,句子的翻译往往语序颠倒,不过,有时也很地道,可以参考。词条、术语的翻译有时也不一定准确,但是很多情况下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须小心求证后方可使用。
在当今的知识爆炸时代,掌握一些强大的翻译工具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判断力和鉴别力。所以,使用查询一些词汇时,需要注意其义项是否适合我们所翻译的上下文背景。 [Edited at 2012-11-11 16:26 GMT]
不错,多谢分享!不过,金山词霸,可能不被某些人看好。 | | |
Marvin Sun China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Shang wrote:
Zhoudan wrote:
逻辑性强不强,跟作者的思维有关,跟语言本身无关。如果文章没有逻辑性,只能说明作者的思维缺乏逻辑性。
J.H. Wang wrote:
汉语由于逻辑性不够强,一般不适合写长句子。不过,汉语欧化也许是改造汉语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就是说短句子,没必要照搬英文长句型。如果我们的老祖宗喜欢说话过程中不停下来换气,他们应该早就发明了写长句子的方法了。
哈,这个回复蛮幽默的。书面语和口语还是有显著差别的,英美国家的人也没因为句型长说话时间就长。
英文句子宜短宜长,是其优点;中文句子短而信息量大,但是碰到需要逻辑严谨的表达时,就有点力不从心。从法律文件翻译出来的中文句子,如果不对照原文,有时候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断句,但是要找到很中式、又很短小精悍的地道中文表达方法,能让人一看译文就觉得不是翻译过来的,目前又有点不大可能。当然,如果历史演进结果是我们的老祖宗强大了,西方都照搬我们的法律体系,那就简单多了,以中文法律文本为准,那就该他们感叹自己的语言不够灵活,无法那么有韵律、那么有意境了。 | | |
Phil Hand China Local time: 17:40 Chinesisch > Englisch
Marvin Sun wrote:
从法律文件翻译出来的中文句子,如果不对照原文,有时候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断句,但是要找到很中式、又很短小精悍的地道中文表达方法,能让人一看译文就觉得不是翻译过来的,目前又有点不大可能。
我觉得这个跟中国本土法律措辞不够发达有关。你这里说的“地道中文表达方法”就让我奇怪,因为英文的法律语言绝对不”地道“!普通英国人看合同、法律文本等都觉得看得很吃力,因为法律语言比较严谨,又有一套历史沉淀的专用词,不可能地道起来!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所以我觉得问题在于中国本土的法律措辞还未形成自己的传统。如果拿台湾的法律用词来比,你看台湾使用一种准文言文的专门法律语言,读起来对大陆人(包括长期住在大陆的我)很别扭,但因为历史长、律师语言习惯稳定,所以很成熟灵活,表达能力强。
当然,如果历史演进结果是我们的老祖宗强大了,西方都照搬我们的法律体系,那就简单多了,以中文法律文本为准,那就该他们感叹自己的语言不够灵活,无法那么有韵律、那么有意境了。
这倒是真的,先驱者优势! | |
|
|
deleted. (X) Australien Local time: 06: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THEMENSTARTER
Phil Hand wrote:
英文的法律语言绝对不”地道“!普通英国人看合同、法律文本等都觉得看得很吃力,因为法律语言比较严谨,又有一套历史沉淀的专用词,不可能地道起来!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很高兴看到这段话,这对我翻译法律文字时如何把握翻译标准很有帮助。以前我翻译法律文字时,尽量贴近原文,采用长句,力求意思接近,而校对者常常把我的长句子切成很多短句,变成几个陈述句,在我看来,这种短句把读者的注意力分散了,读者在读一个个短句子的过程中,却忘了原文重点要谈的是什么事儿。除了长句被分割成短句以外,还有被动语态被改成主动语态,我知道翻译教科书上鼓励这么做,但我对这一做法持保留态度。
以后继续反对校对者切我的句子。
[Edited at 2012-11-14 14:40 GMT] | | |
keepdancing Australien Local time: 19:40 Mitglied (2008) Englisch > Chinesisch + ... 提点大家还没谈到的个人看法 | Nov 14, 2012 |
关于如何提高翻译水平,看到各位说了不少,但有一点没提及,那就是审校在提高翻译水平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请经验丰富的译员,或者其他语言工作者对你的译作进行审核、校对,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提高翻译水平来说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比译者自己校对自己的东西更有效。自己对自己译作往往会有“灯下黑”,对自己的错误常常视而不见。 | | |
Jinhang Wang China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keepdancing wrote:
关于如何提高翻译水平,看到各位说了不少,但有一点没提及,那就是审校在提高翻译水平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请经验丰富的译员,或者其他语言工作者对你的译作进行审核、校对,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提高翻译水平来说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比译者自己校对自己的东西更有效。自己对自己译作往往会有“灯下黑”,对自己的错误常常视而不见。
完全同意楼上的意见。自己对自己犯的错误一般认识不到,否则就可以改掉,就不会犯这些错误了。因此,学习审稿人(真有水平的)的译文是自己快速提高水平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初期成长阶段。 | | |
Marvin Sun China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个人认为不能随意切成短句 | Nov 15, 2012 |
Li He wrote:
Phil Hand wrote:
英文的法律语言绝对不”地道“!普通英国人看合同、法律文本等都觉得看得很吃力,因为法律语言比较严谨,又有一套历史沉淀的专用词,不可能地道起来!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很高兴看到这段话,这对我翻译法律文字时如何把握翻译标准很有帮助。以前我翻译法律文字时,尽量贴近原文,采用长句,力求意思接近,而校对者常常把我的长句子切成很多短句,变成几个陈述句,在我看来,这种短句把读者的注意力分散了,读者在读一个个短句子的过程中,却忘了原文重点要谈的是什么事儿。除了长句被分割成短句以外,还有被动语态被改成主动语态,我知道翻译教科书上鼓励这么做,但我对这一做法持保留态度。
以后继续反对校对者切我的句子。 [Edited at 2012-11-14 14:40 GMT]
我记得美国法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诉讼,因为法律文书中两个短语间的划分出现了问题,导致本应胜诉的涉诉一方败诉(这个案例我忘了出处了,是很久以前读到的,等以后如果找到了再补充),可见严谨对于法律文书的重要性。法律翻译教科书鼓励和提倡的“切成短句”应该是在不损害逻辑性和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切成短句——一言以蔽之,不得损害法律文书的严谨特征。有些非法律行业的译审会对法律翻译的句子做出“语句太长,体现出中文驾驭能力偏弱”的评价,真让人哭笑不得。 | |
|
|
Marvin Sun China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Phil Hand wrote:
Marvin Sun wrote:
从法律文件翻译出来的中文句子,如果不对照原文,有时候真是让人不知道如何断句,但是要找到很中式、又很短小精悍的地道中文表达方法,能让人一看译文就觉得不是翻译过来的,目前又有点不大可能。
我觉得这个跟中国本土法律措辞不够发达有关。你这里说的“地道中文表达方法”就让我奇怪,因为英文的法律语言绝对不”地道“!普通英国人看合同、法律文本等都觉得看得很吃力,因为法律语言比较严谨,又有一套历史沉淀的专用词,不可能地道起来!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所以我觉得问题在于中国本土的法律措辞还未形成自己的传统。如果拿台湾的法律用词来比,你看台湾使用一种准文言文的专门法律语言,读起来对大陆人(包括长期住在大陆的我)很别扭,但因为历史长、律师语言习惯稳定,所以很成熟灵活,表达能力强。
当然,如果历史演进结果是我们的老祖宗强大了,西方都照搬我们的法律体系,那就简单多了,以中文法律文本为准,那就该他们感叹自己的语言不够灵活,无法那么有韵律、那么有意境了。
这倒是真的,先驱者优势!
如果看中国律师自行起草的法律合同,跟读翻译本的法律合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律师自行起草的合同很少有哪些拗口绵长的句子。
个人认为这跟中国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关。举个不完善的例子: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协议中很少对特定词语进行定义(或称“解释”),基于某种原因,他们把术语的解释权归于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由他们在法律颁布后再出台《关于...的解释》和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把这种解释权当成自由裁量、自由调控的权力来使用。严谨如刑法,对术语的解释也仅存在于刑法总则中的几行。
这种不完善损害了立法求准、求精、求细的精神,导致中国没有出现与西方高度精确的立法体系相对应的立法语言,所以中文法律译员在翻译时无法找到对等的中文,就好像让一个口吃的儿童帮一个滔滔不绝的辩才向外界传话,恐怕是很吃力的事情。
Phil说到台湾法律,我抽时间去看一看,研究一下他们的表达方法。我之前除读了几页王泽鉴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真正的部门法还没怎么接触过,要找几部来仔细研究下。
[Edited at 2012-11-15 04:39 GMT]
[Edited at 2012-11-15 04:41 GMT]
[Edited at 2012-11-15 04:46 GMT] | | |
Zhoudan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PHIL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Nov 15, 2012 |
Phil Hand wrote:
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这样子”应该是指“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是?
“这样子比较不对”,应该是说"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对的,是不是? | | |
Zhoudan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你反对人家切你的句子没有问题 | Nov 15, 2012 |
......只要客户肯付给你钱。
Li He wrote:
以后继续反对校对者切我的句子。 | | |
Jinhang Wang China Local time: 17: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Zhoudan wrote:
Phil Hand wrote:
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这样子”应该是指“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是?
“这样子比较不对”,应该是说"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对的,是不是?
按照我的理解是,Phil 的意思应该是,在通顺与准确无法兼顾的情况,以意思准确为主。 | |
|
|
nigerose China Local time: 17:40 Chinesisch > Englisch + ...
J.H. Wang wrote:
Zhoudan wrote:
Phil Hand wrote:
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这样子”应该是指“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是?
“这样子比较不对”,应该是说"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对的,是不是?
按照我的理解是,Phil 的意思应该是,在通顺与准确无法兼顾的情况,以意思准确为主。
这正是国内专利翻译的“准则”,尽管我不太认同又不得不遵从。专利文件既是技术文件,也是法律文件。 | | |
ysun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4: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Li He wrote:
以后继续反对校对者切我的句子。
能否举出具体实例,让大家看看校对者是如何把你的长句切成很多短句的? | | |
ysun Vereinigte Staaten Local time: 04:40 Englisch > Chinesisch + ...
Zhoudan wrote:
Phil Hand wrote:
所以这样子比较不对: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但要保证其准确无歧义。
“这样子”应该是指“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是?
“这样子比较不对”,应该是说"拗口的英文其实应该翻译成拗口的中文”是不对的,是不是?
从字面上分析,Phil 那段话的意思是指冒号后面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把冒号改为句号,就不会引起误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是提高语言和翻译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有很多“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之类的笑话。虽然是笑话,但寓意很深。 | | |
Vom Thema belegte Seiten: < [1 2 3 4 5 6 7] > |